楚浮-四百擊 The 400 Blows



「有比重的時間,
像具有多重意義的古老夢境般向你壓來。
你想穿過那時間而移動。
就算到了世界的邊緣,
你可能無法逃出那樣的時間。
不過就算是這樣,
你還是不能不到世界的邊緣去。
因為你也有可能不到世界的邊緣去不行。」《海邊的卡夫卡》

50年前經典的黑白電影,法國新浪潮的名導演楚浮自傳電影,在之後許多不論電影或是小說題材常會看到楚浮四百擊的影子,雖然乍看是單純的童年故事,但其實整部片充滿了現實和殘酷的事實。

片中的大人沒有一個是好的,養父、偷情的媽媽、不尊重人的老師、感化院裡的非人道對待等,這些都讓人看了很火大,但都是從飾演主角安瑞的角度呈現,裡面也隱藏了很多的秘密,當這些秘密隨著畫面慢慢的出現,我也已經完全進入男主角安瑞的角色裡!

四百擊其實源於法國一句諺語「打他400下」,但在片子裡的四百擊,到底是大人們看似叛逆的安瑞擊向社會還是社會的規範擊向他?楚浮以四百擊對巴黎社會做了批判,安瑞的遭遇充滿無奈與悲哀,最後從感化院逃出來奔向海邊,一個浪打上來不由自主的回頭,稚嫩的臉龐凝視鏡頭的畫面堪稱經典,就像為整部電影下了很好的註解,世界上沒有容納自己的地方,就算逃到了世界盡頭,又該怎麼辦?。

「最嚴重的是在這個充滿缺陷的容器中,
每天要怎麼想辦法生存下去而已。」-海邊的卡卡夫

留言

熱門文章